或许很多人认为装配了1.2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雷凌是一辆提不起驾驶兴趣的“性冷淡”座驾,然而事实上,这款发动机有着比1.6升和1.8升车型更强大的峰值扭矩,可以获得更愉悦的驾驶乐趣。
加拿大pc预测作为连续七年霸占全球销量第一的汽车企业,丰田在乘用车领域已无须证明自己。无论是在车辆技术研发,售后服务模式,甚至在企业管理方面,它一整套的汽车生态模式都是同行业争相模仿的对象。“只有不想做,没有不能做”是丰田真实的内心独白。
这同样适用于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,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国家制定了明确的“燃料消耗量标准”,而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5年1月正式发布了《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标准解读》,正式将降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作为国家法规开始实施。为保护全球环境,众多厂商开始转型,由此拉开了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的序幕;另一方面,丰田也想通过涡轮增压发动机再次向业界证明自己先进的技术实力。
排除双擎混动车型,新款雷凌与内燃机车型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区别,带红色缝线的黑色运动座椅成为了最明显的区分标识,这款座椅由仿皮和真皮搭配拼接,靠背上缝制了“LEVIN”的车型标识,同时在车门扶手位置以及中控台上,还加装了一条红色装饰条,视觉上提升了车型的运动风格。
另外雷凌Turbo版本在尾部有一个“D-4T”的标识,表明这是一款带缸内直喷技术的涡轮增压车型,与此前汉兰达搭载的2.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使用了同样的技术。从纸面上的数据就可直观看出,新发动机在峰值扭矩数值上甚至超越了雷凌的1.8升自然吸气发动机。由于采用了直喷和增压技术,让发动机的热效率达到令人惊讶的36%,同时使得百公里油耗控制在5.4升。
这里有必要说明热效率的含义。众所周知,汽油和空气在气缸内做功产生动力,这个做功所输出的能量是100%,但最终作用在车轮上的能量却被消耗了很多,从做功燃烧到车轮转动,热效率的高低与发动机的动力、能耗有直接联系。简单来说,增压技术主要是实现动力性能的提升,但如果热效率不提升,再大的动力性能也无法高效转换。而搭载在雷凌上的1.2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则高居发动机热效率排行榜的第三位。
事实上,传统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存在很多问题,比如涡轮迟滞、低转无力、耐久性差,烧机油,保养成本高等问题。丰田在研发涡轮增压发动机时,为降低涡轮迟滞的现象,采用了转动惯量较低的小型化涡轮增压器,转动响应迅速;另一方面,丰田舍弃了布局死板的风冷式冷却器,采用了布局自由度较高的水冷式中间冷却器,将压缩机和燃烧室以最短路径连接在一起,实现了压缩后空气的迅速导入。两者的共同作用基本消除了发动机的涡轮迟滞,实现了快速的油门响应。因此无论是起步还是中段加速都非常线性,几乎感觉不到涡轮迟滞所带来的顿挫。油门调教相对沉稳了些,不像传统日系车在前段过于灵敏,整个加速过程显得比较从容,一改往日涡轮增压发动机带来的突兀感。

而烧机油的现象,实际是涡轮增压发动机“窜气”所引起,丰田采用一个喷射泵将“窜气”强行重新送入进气口,减少了混入机油的可燃混合气,防止机油劣化;而耐久性的提升,重点是提升缸体、曲轴箱等基本结构件的刚性,这是在发动机设计阶段就设立的开发目标;耐久性得到提升之后,保养成本自然降低。
另外,在变速器挡把的后面,雷凌还设置了运动模式按键。在实际驾驶过程中,我能明显感受到普通模式与运动模式的差异。在普通模式下,发动机的逻辑偏向于节油和平顺性,转速一般维持在每分钟1500转或以下,如果缓慢加速,转速基本维持在每分钟1400转左右,并通过改变无级变速器的挡位来实现速度提升。当然,若需要得到更好的加速表现,深踩油门,转速依然会超越每分钟1500转的临界点,同时动力也会迅猛输出。而在运动模式下,发动机转速会尽量会维持在每分钟1500转以上,此时深踩油门转速就会较为积极上升,为驾驶者提供更多动力。另外,雷凌Turbo搭载的S-CVT无级变速器采用了柔性锁止和油液加热设计,传动效率高,最终达到低油耗的目的。
除了顶配版本增加了3000元,1.2升涡轮增压车型在各级配置方面都相应的比1.6升贵了2000元,价格区间在10.98-13.38万元,而多出的成本则用在了一些新配置上——全系标配ESP、上坡辅助、以及发动机启停技术,另外顶配增加了中控大屏、蓝牙连接和日间行车灯,但取消了主驾驶电动调节座椅。如此看来还是相当划算,尤其是标配ESP,在行车安全上有了更多保障。当然无论是涡轮增压还是自然吸气,为消费者奉献好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,相信新车型会很快接过销售主力的大旗,成为市场上新的亮点。